Image
优居研究院
Logo

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出台最新政策,推动家居适老化走向深水区

进入8月以来,多地面向家居适老化领域密集出台新政策。8月12日,北京启动适老家居类产品的企业征集,推动优质产品进入推广和投放清单;同日,重庆宣布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适老化改造消费补贴,单人最高可享3000元,涵盖浴厕安全、厨房辅助、防滑地面等多类产品;8月18日,深圳发布《2025年居家适老化“焕新”活动品牌产品及销售企业清单》,通过筛选品牌和产品进入补贴目录,确保好产品能够走进更多家庭。

图片

图片

图片

多地密集出台政策,让适老化从“概念”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更多老年群体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改善带来的便利与温度。而这背后,既有中央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也有地方落地执行的因地制宜,更有企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多方的共同努力不仅加快了政策落地的节奏,也让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被进一步释放。

图片

政策驱动:多层次补贴释放适老化需求潜力

今年1月26日,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工作的通知》,将绿色、智能与适老并列为重点方向,明确补贴范围覆盖装修材料、家具照明、智能家居以及适老化改造产品,并对高效能与适老化产品设定最高30%的补贴比例。这不仅帮助更多家庭缓解了改造的资金压力,也通过差异化支持引导企业加快在绿色、智能、适老化等方面的布局。

今年7月16日,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聚焦惠民生、促消费,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补贴服务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补贴资金以电子消费券形式按自然月发放,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时可在消费券额度内按比例抵扣相关费用。这一措施聚焦养老服务端的普惠性,让适老化改造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力,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市场的释放。

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各地相继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细则。浙江省出台了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细则,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五点,提供适老化改造补贴;山东省则明确规定,60岁及以上老人购买本地居家适老化改造清单范围内的产品时,单件产品补贴额度上限为实际售价的30%。包括上文提到的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都在积极出台政策,通过企业征集、消费补贴和清单管理等方式,推动适老化改造落地。

可以说,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政策的多层次供给正让适老化从“潜在需求”加速转化为“现实消费。

图片

标准落地:从安全适配到情感关怀的全面提升

如果说政策解决了“能不能”的问题,那标准则回答了“好不好”的问题。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适老家具通用技术要求》,首次从安全性、稳定性、尺寸适配性等方面确立统一要求,为家具适老化提供了行业准绳。而将于今年9月实施的《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更是从设计理念到评估方法全面覆盖,为适老化家居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评价提供了系统参考。

这意味着适老化家居将进入“专业化、标准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它要求设计者和制造者真正站在使用者角度出发,关注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与心理的感受。适老化应通过细致的人性化设计,让居住空间成为老年群体生命延续与尊严守护的一部分。对企业而言,这既是门槛也是机遇,只有在研发、生产端积极对接国家标准,才能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图片

企业探索:场景化实践激活银发经济新活力

在政策与标准的引领下,企业的积极探索让“银发友好人居”有了具象的样本。红星美凯龙在上海全球家居1号店创新推出的2000平方米银发生活馆“山丘”,就是行业一次突破性的尝试。馆内集成了13个适老品牌,通过实景化呈现客厅、卫浴、卧室等空间,融入无障碍设计和智能监测技术,让老年群体及其家庭能够直观体验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

图片

更重要的是,企业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开设银发课堂、举办社群活动,将适老化空间延展为社交与学习的平台,构建起“展示+销售+社交”的生态闭环,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适老化改造后的生活。这种模式表明,适老化正在从单一产品供应,转向综合性生活方案,从风险防范转向品质提升,深刻诠释了产业发展的新价值。

结语:

从政策驱动到标准引领,再到企业探索,家居适老化的全链条正逐步完善。政策为需求释放提供了动力,标准为产品供给设立了准则,企业则通过创新实践激活了市场潜力,可以预见,在银发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家居行业将迎来一个兼顾普惠与品质的新阶段。

家居适老化不仅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更是产业升级和消费扩容的关键突破口。随着适老化改造不断深入,未来的人居生态将更加注重安全、智能与温度,一个以“银发友好”为核心的新型人居体系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