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家居再发文宣布停业,家装企业需重新思考经营模式
8月18日,广州知名家装品牌靓家居公司及股东陈敏华发布了《致全体员工、客户、供应商、服务商、施工单位的一封信》。信件显示,公司因受房地产大环境影响,长期亏损、负债不断扩大,已资不抵债、无法继续经营。同时,正式确认公司品牌创始人曾育周已经离世。
信件称,靓家居虽已停业,但会坚守行业操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善后工作。目前,靓家居已成立工作小组,启动了线上线下的债权登记工作,将全力配合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积极推进债务梳理与核查工作,并在政府指导下,为已完成债权登记的债权人提供对账服务,还会通过官方公开渠道定期公示各项工作进展,协助开展调查、清算等工作。
从时间线来看,7月18日,网络曾流传一份《停业通知》称,靓家居相关公司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长期亏损,现已资不抵债,无力继续经营,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经营。
7月21日,靓家居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确认相关公司于7月18日宣布停止经营,并要求各债权人前往对应公司联络点登记债权,同时公布了广东、广西23个城市的债权登记联络点。
8月18日,靓家居再发文正式宣布停业。
靓家居的崩塌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宏观环境来看,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新房成交量下降,靓家居作为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的装修公司,装修需求也随之大幅萎缩,业务量锐减,公司陷入长期亏损状态,负债规模不断扩大,最终资不抵债,这是其崩塌的重要外部因素。
同时,家装行业本身极度分散,竞争白热化。除了传统装修公司,如欧派、索菲亚等定制家居巨头,顾家、慕思等软体家居头部企业纷纷向下游延伸,进军大家居领域,加上被窝、京东等家装新势力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靓家居的生存空间。
从企业经营来看,靓家居此前大规模扩张门店,截至2021年9月,宣称购物中心直营大店超过150家,大量门店的租金、人力成本及运营管理费用耗费了巨额资金,在市场需求萎缩时,这些高昂的成本成为沉重负担,而后续收缩门店节流效果不佳,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作为早期“互联网家装”的代表,靓家居主打的一站式整装套餐模式高度依赖现金流,需要用新客户的预付款来支付老客户的工程材料款和人工费,一旦新签单量下滑,资金链会瞬间断裂。有供应商称,今年开始靓家居付款周期明显变长,验收、二审流程也大幅延长,出现了大量欠款未结清的情况,这表明其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
靓家居的黯然离场,为家装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而言,后续的债权债务处理进程仍需持续关注;对于家装企业,阵痛期亦是反思与重塑的契机,只有积极转型,构建起健康现金流、夯实供应链、提升交付品质与服务效率,才能实现穿越周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