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志发布并解读《2025中国家居产业十大发展趋势》,为企业破局提供思路
9月26日,2025家居优选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权威行业协会、全国知名家居企业及主流合作媒体的3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5家居优选品牌”34个榜单的公开发布,并围绕家居产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破卷&破圈”,展开高规格、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资深媒体人、策划人,优居研究院院长张永志
现场,资深媒体人、策划人,优居研究院院长张永志在大会上发布《2025中国家居产业十大发展趋势》,探寻行业未来的发展图景,为企业破局突围提供了思路引领。
趋势一:市场存量叠加缩量,家居行业处于“L”型底部,震荡前行。
从市场情况来看,我国拥有600亿平方米左右的存量房规模,新房规模从过往峰值时期的18亿平方米,逐步回落至每年8-10亿平方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家居市场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量叠加缩量”的运行态势,企业对此应有清晰且理性的心理预期——外部市场已难现以往的大规模红利性机会,未来的发展机遇更多需要依靠企业自身主动探索、积极创造来获取。
趋势二:消费持续分化,城市分层、消费分级明显,消费者价格敏感的同时,更追求个性化与质价比。
在当前市场格局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包含了全价格带的消费群体,高端消费人群与刚需消费人群基数同样庞大,用户分层特征尤为显著;而二三线城市,则存在大量有消费能力的改善性需求群体,基于此,企业需深入研究不同市场的消费分层规律,依据城市能级差异与消费价格带特点,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以实现精准市场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分化趋势下,消费者既追求合理的价格(即“美好价格”),又对产品的品质与服务提出了相应要求,“质价比”已成为核心消费决策因素。因此,企业唯有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研发与服务水平,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方能在当前激烈内卷的市场环境中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趋势三:零售、装企、线上渠道三足鼎立,渠道之间的互通与融合正在加速。
当前,纯装企渠道的套餐模式使得材料商利润空间受限,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在套餐模式中融入零售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装企渠道与产品零售将进一步融合。
同时,打通全渠道、全域产品的价值链的“OMO模式”(即线上线下同款同价)也正成为传统线下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趋势四:整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产品创新是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材质创新、功能创新以及成本领先等几个方面。
 
在消费品领域,“产品为王”是核心逻辑,因此企业必须以好产品作为出发点。
同时,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是驱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变量。如软体家居赛道,功能沙发、智能床等带电产品已突破传统品类边界,成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细分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产品与合理价格的组合,本质是行业效率的竞争,而效率竞争离不开制造能力与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二者共同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柱,是保障产品力与价格优势的重中之重。
趋势五:零售变革开启,企业从ToB走向ToC,厂商构建新型关系,实现全链条零售化运营。
在传统商业模式中,以ToB端(面向企业)为核心的工厂主要承担产品制造职能,通过与零售商或代理商建立合作开展批发业务,终端市场的运营管理则由代理商全权负责。
未来,行业发展将逐步向以零售为核心的 ToC端(面向消费者)的模式转型,对此,工厂需主动向前端延伸业务,构建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
然而,当前绝大多数工厂缺乏直营能力,因此在零售化转型过程中,仍需依托代理商的资源与优势。
因此,如何推动工厂与经销商、代理商重塑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一套面向零售端的新型协作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的零售化高效运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课题。
趋势六:传统营销向“数字营销+本地流量运营+新零售”转型,营销全面转向终端流量赋能。
经销商的本质需求主要是流量与获客,因此,家居企业未来营销动作的底层逻辑,都应聚焦于终端门店实质性引流、客户有效积累,通过“数字营销+本地流量运营+新零售”进行创新营销,系统性破解终端流量难题。
趋势七:整装与整家成为当下主流热门趋势,大家居时代商业模式迭代关乎行业未来格局。
目前,家居行业呈现两大商业格局,一是以被窝、京东、生活家等品牌为代表的“整装模式”,聚焦“装修服务+全品类产品”的闭环构建,通过深度整合服务与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拎包入住”的全流程体验。
二是以欧派、索菲亚、顾家等品牌为代表的“整家模式”,依托原有单品类(如定制橱柜、定制衣柜、软体家具)的品牌优势与渠道基础,逐步向全品类家居产品延伸,通过品类叠加与场景融合,构建一体化、全品类的大家居模式。
而单纯依赖单品类零售的企业,若不寻求模式突破,将难以在主流零售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向“品牌供应商”转型(即聚焦核心品类的产品研发、生产与供应能力,为整装、整家平台或渠道提供高品质产品支持)将成为其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趋势八:国产替代加速,基于智能制造、供应链效率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国产品牌正在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家居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95后、00后等新生代消费者已成为市场核心力量之一,其消费观念更趋理性成熟,“国外品牌优于国产品牌”的传统认知已逐步消解。
与此同时,我国家居行业基于智能制造、供应链效率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技术研发、功能创新与品质把控领域均实现突破性发展,整体实力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凭借“高质价比”的优势,正加速推动市场层面的国产替代进程,逐步实现消费市场的本土化升级。
趋势九:行业马太效应放大,品牌分化明显,头部品牌抢占更多市场蛋糕,中腰部品牌面临转型,个性化小众品牌生命力顽强。
当前,家居行业的分化趋势持续加剧,头部企业依托规模、渠道与技术优势,正持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如成品家具行业,顾家、慕思、喜临门等头部品牌凭借综合实力占据主导地位;全屋定制行业,尽管头部企业面临增长压力,但腰部品牌的生存挑战更为严峻。
在此背景下,中腰部品牌亟需推进战略转型以突破发展瓶颈;同时,小众品牌也需重新审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特性,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趋势十:智能家居爆发,AI人工智能助力传统行业迭代,家居产品智能化趋势不可阻挡,细分行业迎来大机遇。
智能家居市场增长迅猛,使智能睡眠领域迎来大爆发,如慕思已全面升级AI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产品研发、用户体验优化等核心环节;同时,追觅、小米等也正式进军智能睡眠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供给。
未来智能家居爆发有两大机会,一是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现有产品进行智能化迭代;二是聚焦用户需求,开创新的赛道。
 












